温暖执法,长沙市雨花区法院4年追薪换来多赢
职工“血汗钱”和企业“活命钱”,都要!
《工人日报》(2020-12-25 01版) 本报记者 王鑫 方大丰
12月19日傍晚,湖南杨子冶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子冶金”)车间灯火通明,51岁的焊工张文胜,正在轧辊堆焊作业区认真地敲打焊渣。
2007年进入杨子冶金的张文胜,一度因公司经营不善而被迫离开,踏上四处奔波的打工之路。如今,他不仅拿到了公司欠发的所有工资,还回到公司干起了熟悉的堆焊工作。
这一切,离不开当地法院的一次“温暖执法”——欠薪要追,企业也要救,长沙市雨花区法院历时4年,在全国各地为工人和企业奔波“追薪”,职工拿到了欠薪,企业也起死回生。
这场执法行动,被列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涉农民工工资十大案例。“为职工主张权利,不是为了搞垮企业。”湖南省高院副院长杨翔说。
合法诉求获支持,失望却紧随其后
“公司决定从2013年2月1日起,解除所有员工的劳动关系……”2013年1月31日,杨子冶金的一纸公告,让已在公司干了6年的张文胜失了业。
对张文胜来说,这次失业来得并不突然。此前,因资金周转困难,杨子冶金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企业很快不堪高息重负,陷入瘫痪境地。长沙雨花区法院判决书显示,早在2012年8月30日,这家公司就不得不宣布全面停产。
工作没了,生活还要继续。离开公司后,张文胜辗转各地打工挣钱,到过内蒙古、四川、福建等地。邵阳农村老家近80岁高龄的父亲,以及还在读大学的儿子,都需要靠他和妻子务工供养,公司所欠1万多元工资,对他而言并非小数目。
相对于张文胜,今年57岁的张志清,对杨子冶金有着更复杂的感情。
1981年中专一毕业,张志清就进入长沙冶金机械厂工作。自此,他的命运与企业捆在一起。曾经辉煌的企业濒临破产,大部分厂房和设备被租赁给杨子冶金,张志清的身份从国企职工转为民企管理人员。
后来,杨子冶金由盛转衰,时任公司下属冶炼厂厂长的张志清,也不得不踏上边找工作边讨薪的路。
离职后,张志清到离长沙较近的益阳工作,而一起从公司离开的妻子,则留在长沙做起了临时工。夫妻两地分居期间,张志清还被查出患有结肠癌。公司欠发的20多万元薪水,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2015年3月起,包括张文胜、张志清在内的261名职工,陆续分批向长沙雨花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子冶金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后,组织双方达成民事调解。然而失望紧随其后,谈好的钱等了许久,就是不见踪影。
远赴多省,法官展开追薪之旅
杨子冶金曾是当地红极一时的企业,但快速扩张和高息借贷,让扬子冶金陷入困境。债务风险的敞口越来越大,当地政府不得不紧急出面,将公司的债务“锁口”,资产冻结。
“我们去的时候,发现公司资不抵债,根本没钱可供执行。”2016年1月起,这起涉及数百人的劳动争议纠纷案进入执行阶段。让雨花区法院执行法官杨眺宇头疼的是,被执行人毫无履行能力。
不过,执行法官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杨子冶金在外尚有应收账款。“主要是外地一些有业务往来的钢企,欠了上千万元的货款。”杨眺宇说,当时他们就想,如果将这些货款追回,不但能解决数百名职工的欠薪问题,说不定还能给奄奄一息的企业带来一线生机。
2017年开始,杨眺宇和他的执行团队踏上了追薪之路。
“出去一趟,长则一周多,短则两三天。”4年间,执行团队带着杨子冶金的财务人员,先后跑了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多家企业。
最多的一年,杨眺宇因此出了5趟远门。
钢铁企业大多设在偏远县市,执行团队每次都要转几趟车才能到。而且不是人到了就能拿到钱。“有些可能上门几次才能要到,实在要不到的话,就请当地有关部门配合。”杨眺宇说。
为了让欠薪职工了解执行动态,杨眺宇建了多个微信“讨薪群”,一有进展,就在群里发布信息,让职工充分理解公司的现状与困难,也让企业放下欠薪负担,安心复工复产。
“每追回一些钱,就发放给一批欠薪职工。”杨眺宇说。2018年2月,执行团队经过努力,追回首批近百万元执行款,在第一时间发放到81名职工手中。
历时4年,这起劳务纠纷案的约560万元执行款已全部追回,最后一批执行款今年年底执结。
“工友们刚开始以为可能会白忙活一场,没想到法院最终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张文胜感叹。
一场欠薪官司打出多赢的结局
更让张文胜没想到的是,他曾经引以为豪的那个公司也“活”过来了,而且还把他重新招了回去。去年,张文胜结束5年的漂泊打工之旅,又回到曾经工作的岗位。
张志清比张文胜早一年回到杨子冶金。作为技术管理人员,他被公司返聘,负责筹建新冶炼厂。
“有了自己的冶炼厂,生产轧辊的毛坯就不会受制于人,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能节约成本。”谈起公司的未来,张志清如同对自己的病情一般乐观,“只要机器开动起来,就有希望还清债务,就有希望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经过近3年的努力,这家曾经的省“双百工程”企业、市小巨人企业、区纳税大户,已逐渐“苏醒”。张志清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生产规模已恢复了约四成,销售部门正在努力与客户重建联系,增加订单。
在杨子冶金办公楼前的展板上,新换的“造中国最大最好最多的轧辊,深耕细作国家工业短板产品”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张文胜发现,在车间的四五十名一线工友中,除了那些熟悉的面孔,还多了一些年轻的“新鲜血液”。张志清告诉他,等以后订单量增加、冶炼厂建起来,就招更多愿意回来的老员工进来。
一场欠薪官司打出多赢结局,也让参与其中的法官内心升腾起温情。湖南省高院民一庭法官陈盎然感叹,“说到底,申请人要的是案件执行款,并不是想将企业置于死地。”
他特别提到了雨花区法院的一个“技术细节”——“活查封”。
“简而言之,就是不改变被查封财产的性质,但被执行人可以使用。”他解释,最高法印发的《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提出,对能“活封”的财产,尽量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能够物尽其用,避免社会资源浪费。查封被执行企业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被执行人继续使用对该财产价值无重大影响的,可以允许其使用。
陈盎然认为,这彰显了善意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