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要闻
怨愤?理解?共生!—— 一张照片背后的执行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8-12-12 09:40:52 打印 字号: | |

微信公众号文章链接:怨愤?理解?共生!—— 一张照片背后的执行三部曲

 

突如其来的降温,让长沙的这个初冬比往年更冷一些。执行局办公区域,一如往常,忙,忙,忙!执行法官刘华波,刚组织完几场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协商会议。年关将至,当事人大都是弱势群体,“执行不能”的无奈,让这位法官心情很沉重。

然而,刚刚走出执行局办公室的双方当事人的举动,却触动了他心底的柔软,他情不自禁掏出手机记录了这个温暖的瞬间: 

一对年迈的父母把轮椅上大脑已经失去意识的儿子抱起,另一位中年男子帮他们搬轮椅,背行李,过台阶,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在沉默中进行,他们齐心协力共同越过那四级台阶。

不过,你可知道,画面中的四人不仅不是一家人,而且曾经是“仇人相见,剑拔弩张”的情绪极端对立当事人。

 

 

01


两年前,他们互相憎恨。

他们第一次相遇在执行局这间办公室的场景,刘华波法官记忆犹新:申请执行人老邓夫妇一看到被执行人廖昌天,扑上去就狠狠的打,法官扯开他们后,老邓夫妇的老泪纵横,“我儿才16岁,被你撞废了!我要你赔一辈子!”廖昌天虽然没有还手,但也觉得悲屈,“老天不公!为什么欺负我这样的老实人!62万,我就是卖肾也还不起啊!”


02


一起交通事故,两个家庭陷入困境。

肇事者廖昌天将16的邓志祥撞伤,经鉴定为二级伤残,颅骨缺损为十级伤残。法院判决生效后,保险公司已经赔付81万元,余款65万元由廖昌天承担(事发当日廖昌天在邓志祥的抢救过程中已垫付3万元)。申请执行人为了救治孩子不仅耗尽了毕生积蓄还负债累累,而另一方是徒有四壁、一贫如洗的被执行人。这样的案例在执行程序中并不少见,尽管困难摆在眼前,刘华波法官依然没有放弃,至少,可以先化解双方的敌意。

03


执行法官干了啥?

刘华波法官首先通过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然后上门调查被执行人真实的生活情况:廖昌天原在邵阳家乡务农,后到长沙打工,离异多年,与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他租住在城中村,无固定收入,每天起早贪黑为一些超市运送肉类食材,微薄的薪酬仅够父子俩糊口。进入执行过程后,他已经将赖以生存的运货小汽车变卖赔付了4万元。在狭小阴暗的出租屋,廖昌天这个中年男子流下了泪水,“是我的错,毁了一个孩子,也毁了他们家。还差60多万,我赔不起啊。不过,再难,哪怕像老鼠子背米一样难,我也给他们家背!”

刘华波将这些情况对老邓夫妇如实相告,老邓夫妇将信将疑,他们“跟踪”了廖昌天的工作、生活日常。人心都是肉长的,老邓夫妇看到廖昌天的艰难,也沉默了。刘华波告诉他们,“他也知道很对不起你们,所以自始至终态度都是诚恳的,愿意为他的过失承担责任,只是生活的确有困难。您的心痛我都理解,只是发火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先放下脾气,一起商量,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04


双方放下了敌视,多次到法院,参加刘华波法官组织的协商会。

在刘法官的指导下,廖昌天制定了“还款计划”:

1、他每月薪酬约3000元,每月提取不低于1000元用于赔偿邓志祥的诊疗费(宽松时多付些),每年总计不低于赔偿2万元。

2、主动提供了自己所有的身份信息与账户给法院,便于老邓夫妇随时查看和监管他的收入。     

 从2016年12月至今,廖昌天如期履行着他的还款约定,已累计赔付6万元。刘华波法官也通过执行救助基金为老邓夫妇申请了3万元困难补助。

 尽管,离老邓夫妇的需要尚有距离,但是,他们已经认可了廖昌天这个汉子的承诺,已经感受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温度。

 虽眼下艰难,未来却让人看到希望。

     编者语: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同”。本案是每年数千计执行案件的缩影,“执行不能”很无奈,可司法温度很暖心。身处法院,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身处纠纷中的人,每天眼见利益纠葛,人性善恶,芸芸众生的恩怨情仇,但法官不曾停留在观者的姿态,而是意念的感同身受之后,抽离出来,运用专业智识与良知,去调整、规范秩序,去缝补、弥合伤痛,让错位的利益分配公平归位,让受创的精神与心灵得到抚慰。

     此刻,临近岁末,用一首老歌来表达一种愿景: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呀,

     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

     叫成功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呀,

     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呀,

     快乐健康留四方,

     让世间找不到黑暗,

     幸福像花开放。

责任编辑: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