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刘双元,男,1966年8月25日出生,汉族,住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仁湾镇胡家岭村318号。
被告广州顺必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顺必达公司),住所地在长沙市雨花区高桥乡友谊村四区11栋4单元东1号。
原告刘双元在外为顺必达公司提货时被案外人驾驶的汽车撞伤,经认定为工伤,刘双元申请工伤赔偿,经仲裁刘双元的损失为83 500元,顺必达公司已支付22 811元,法院判决确认交通事故赔偿金60 000元(已履行),顺必达公司还应支付689元。刘双元不服,认为因交通事故获得的赔偿不能从中抵扣,要求顺必达公司赔偿207 241元。
【审判】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享有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因第三人侵权享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二者虽然基于同一损害事实,但存在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之中,互不排斥。原告作为被告的雇员,既有权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同时还有权向被告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即有权获得双重赔偿。据此,判决如下:
一、被告刘双元与被告广州顺必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的劳动关系予以解除。
二、被告广州顺必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刘双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2 75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2 750元、停工留薪期工资10 200元、医疗费29 565.08元、鉴定、交通、住宿费2 614.90元、住院期间工资2 55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 116元、仲裁费用620元,共计72 165.98元(包括被告已垫付的22 811.90元);三、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提出上诉。
二审改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官视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是否有权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损害侵权赔偿。
首先,我国的《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工伤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另外,《工伤条例》第五章专门对工伤保险待遇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并依法认定为工伤的,那么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工伤条例》第五章的规定给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之间就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形成的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这与工伤职工与侵害人之间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给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支付保险待遇,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不能减少法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否则就是不合法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按照《工伤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工伤保险待遇(包括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的部分)。这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时对工伤职工应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的义务。用人单位也不得以侵权第三人赔偿了相关费用而拒绝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另外,法律并没有赋予工伤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对侵害人享有代位求偿权,因此不得要求劳动者先向侵害人索赔后才能申请保险待遇。《工伤条例》及其他法律并没有赋予保险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因侵权引起工伤的侵害人享有代位求偿权,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要求工伤职工必须先向侵害人索赔后才能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也不能从工伤职工应享有的保险待遇中扣减其从侵害人处获得赔偿款项。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贯彻《工伤条例》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如有第三方责任赔偿的部分,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关待遇。这样的规定同样没有法律依据,与《工伤条例》的规定相抵触,侵害了工伤职工依《工伤条例》获得工伤保险救济的权利。
该案还涉及原《工伤办法》第二十八条的适用问题,该条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不能获得双重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原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工伤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竞合时,工伤保险实行差额赔偿的原则。其中第二十八条对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的保险待遇支付问题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的部分,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而且规定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笔者认为原劳动部制定的《工伤保险办法》属于部门规章,而且只是试行办法,而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当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都对职工工伤保险做出规定时,作为效力较高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自然就取代了原来的《工伤保险办法》,所以《工伤保险办法》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了。遗憾的是,很多专业人士包括一些法学专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仍然沿袭旧的《工伤保险办法》的做法,深受《工伤保险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广大劳动者的不幸。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工伤职工也可以获得双重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上述规定的第一款是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伤保险关系,因此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工伤条例》的规定处理。另外,该规定从另一个角度明确了发生工伤的职工不能向用人单位提出人身损害赔偿,只能按照《工伤条例》的规定要求工伤保险待遇,不能再以人身损害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第二款是规范用人单位以外的侵权第三人与被侵害职工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非常明确地规定劳动者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损害赔偿应当支持。所以,当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发生竞合,受害职工可以分别依照不同的法律获得救济。当然,劳动者获得人身损害赔偿与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在赔偿标准、归责原则、法律适用等方面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别的。工伤保险实行用人单位无过错责任,且不考虑劳动者是否有过失,其应得的保险待遇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主要适用《劳动法》和《工伤条例》;而人身损害赔偿则需要考虑侵权行为的法定归责原则、侵害人和受害人各自的过错、受害人实际遭受的损失以及侵害人的赔偿能力等因素,主要适用《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在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工伤职工在向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时,工伤保险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和侵害人往往都要求被害人提供医疗费用和其他费用的原始发票(或者其他原始票据),否则仅凭复印件不予赔偿。笔者认为由于侵害人的赔偿责任和保险机构支付保险待遇均属于法定义务,只要工伤职工实际发生了相应的费用和经济损失,侵害人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能以没有提供发票原件为由予以拒绝。尤其是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其内部操作规程中应当明确劳动者可以凭经核实无误的发票复印件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以保障工伤职工的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当然,作为受害职工应证明其发票的原件的真实性(如在复印件加盖原医疗单位的公章证明与原件一致,或者出示原件由对方核实后提供复印件)。
综上所述,由于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而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在两者发生竞合时,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可以扣减工伤保险待遇,也没有规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对侵权责任人享有代位求偿权。所以,工伤职工在获得侵权责任人的赔偿后,仍有权依据《工伤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先期支付的,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在获得机动车事故等民事赔偿后,可不予以偿还。
【专家点评】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且构成工伤的,劳动者是否有权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请求侵权人给付人身损害赔偿。对这一问题,理论界的看法并不统一,司法实践也不尽一致,各地方主管部门的态度和做法也多种多样。
本人认为,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与请求侵权人给付人身损害赔偿,在本质上并不冲突,可以并存,但这并不妨碍工伤保险机构或者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侵权人主张代位求偿权,或者在劳动者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中作相应扣减。
之所以说两者可以并存,因为,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工伤保险为劳动者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是在为用人单位转嫁经营风险;侵权赔偿在填补受害人损害的同时也有遏制侵权的效果。两者具有不同的立法目的。工伤保险待遇为劳动者或其亲属提供的保障,在性质上并不同于侵权人给付的人身损害赔偿。
之所以说工伤保险机构或用人单位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侵权人主张代位求偿权或者在劳动者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中作相应扣减,是因为,工伤保险虽然是社会保险,但从保险金给付的角度讲,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一样,可划分为损害填补型和固定保险金额给付型,而且作为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还会涉及劳动者在遭遇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之后的劳动关系处理问题,与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根据我国国务院2003年公布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致残,享受工伤伤残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劳动者在遭遇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以及在劳动者因工死亡后其直系亲属的生活不会因此而发生剧烈的变化,在精神上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抚慰。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也明确列举了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的各项费用的清单,第十八条规定了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从上述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来看,有些项目是属于损害填补型的,如医疗费用的支出、丧葬费用的支出,对于这些项目,本人以为,劳动者不应获得双重补偿,因此,工伤保险机构或用人单位可以就这些补偿项目行使代位权或作相应扣减。而另一些项目,如医疗期内的工资福利、伤残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补助金都是固定保险金额给付型的,不需要计算实际的损失,因为无法计算,所以,也不存在重复的问题,这些项目就不能代位求偿,也不能作相应扣减。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对于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且构成工伤的,劳动者是否有权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请求侵权人给付人身损害赔偿这一问题,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而应根据每一笔补偿的性质,慎重考虑是否会引起劳动者获得重复补偿或额外利益的问题,如果不会引起此种担忧,则允许并存,如果有,则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湘潭大学院长助理、副教授 肖伟志
(校对 邓红梅)